以下為離職信全文:
本是草根生,卻得金融緣;漫漫職場路,最憶中信情。
本人非常幸運:出生于鄉村教師家庭,本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之命,卻受惠于鄧小平的恩澤,以回鄉知青、磚瓦廠窯工身份,帶著雙手厚繭、滿身土氣,參加七七年高考,考上南京大學中文系,時為“天之驕子”。先后供職于外經貿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投資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并最終在中信銀行奉職至退休。
一個“文學青年”卻與金融結下不解之緣,如此人生軌跡是任何“職業生涯規劃師”都無法設計的。
本人信奉此言:任何人如欲有所成就,必須具備“本人努力、高人指點、貴人相助、他人監督”四大要素。而且,經歷、閱歷、挫折,是成長中的三種添加劑,沒有它們,無法成熟,更無法成功。58年大躍進、60年大饑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改革開放,本人都曾經歷。一路走來,能“活”在當下,本人確實努力,但是更多是得益于高人、貴人,以及他人相助和監督。所以,當不時看到一些涉世不深卻輕狂浮躁的后生時,常撫案長嘆、莫名悲哀。
本人相信緣分:剛到外經貿部,就得到了一位智慧的領導、尊敬的長者的護佑,他對我的教誨,影響我的終身。九九年投資銀行與開發銀行合并,我動了“跳槽”的念頭。一次機會,在北京一個山西小面館結識了黨懷兄弟,再由北英行長引薦,才有竇建中行長中英文并用對我面試,并以當時中信銀行的最高禮遇“扒豬臉”招待,最終經王軍董事長首肯,我終于拿到了中信銀行“入場券”,開始了十六年的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行長任期。
本人趕上了時代:三十余年金融業之履,正是中國金融業的“黃金時代”,經歷了中國金融業發展、沖動、治理和商業化改革。參與組織了滬寧高速等五個重大的項目融資,親歷了中國投資銀行大規模撤并機構的商業化變革和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并重組,直面了亞洲金融危機,巧妙規避了可能發生的對香港百富勤公司的巨額信用風險,在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妥善處理了中信銀行推薦給江蘇國企的復雜衍生產品事件。
本人聊以自慰:十六年前含合肥不到100億資產、不良貸款率百分之二十六、前十年虧損十四億的被總行當成“包袱”的南京分行,如今已成為近二千六百億資產、四十億利潤、百分之一不良率的舉足輕重的分行。尤其是近幾年經濟下行期間,我們用理性和決心,以職業的操守,犧牲了短期的“業績”,放棄了“排名”的誘惑,成功規避了鋼貿、光伏、船舶、小微企業經營風險的實踐,讓南京行成為總行信任、員工自豪、市場認可、同業尊重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價值分行!
本人引以為傲:經過潛心營造,今天的南京分行形成了良好的客戶基礎、合理的業務結構、有效的風險管理、優秀的員工隊伍、成熟而自信的管理團隊、健康的企業文化、和諧的環境氛圍、清晰的經營思路、可持續的發展的核心要素,“三陽三大”的企業文化,加上經濟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的培育,共同支撐并哺育著南京分行基業常青之樹!
憑欄望天涯,人間盡滄桑;古今多少事,東流似長江。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偷得浮生半日閑”是常常的念想。如今“終得浮生日日閑”了,在悠然輕松之際,如下感悟與南京分行同仁分享:
商業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返,臺風來了豬都會飛的景象不會再現。資產經營、風險管理、創新變革、企業文化,是未來商業銀行的核心能力。
指標管理、考核驅動固然重要,但此法只是“技”;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深度經營客戶才是“道”,短期行為、“運動”的方式經營不出好銀行。
客戶結構、信貸結構、行業結構的安排是控制行業性、系統性、周期性信貸風險的根本之道。結構、結構、還是結構。
政無大小,以得人為重。欲求業績增長,必先致力于人的成長。尊重員工、塑造員工、激發員工、成就員工,方得社稷萬年長。
當好職業經理人,提高職業素養,用知識和能力為銀行創造價值。只有認真經營銀行,而非經營自己,才是延續職業生涯的根本之道。
誠意正心,做事先做人,立世德為上。德須能配位,位高德低、位重徳輕、德不配位,位終不久,且禍隨位降!
要珍惜榮譽,但不可沽名釣譽。不要投機鉆營,投機者只得片刻之利;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只有投資自己的能力和信用,方得一世英名。
多讀書,讀好書,研國學,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有理想,有擔當,有靈魂,有操守,要有浩然正氣。
成大事者,必循君子修身之道。立大志,方有為;嚴修身,方為仕。不修身者難以齊家,難齊家者枉論治行。
平衡好個人與集體、現在與未來、工作與生活、事業與家庭、成就與健康的關系,才會有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久在江邊站,必有望海心。
回首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有過喜怒和哀樂、有過成功與挫折,有過夢想與光榮。在所有職業經歷中,唯中信是最揮之不去的記憶:
中信,有國企的擔當,國際的視野,創新的基因,長者的風范,包容的胸懷,家庭的溫馨。
中信,給了我十六年的信任,給予我至高的榮譽。本人在南京分行任期之長乃“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中信之厚愛,常感恩而淚下!
中信,我為她奉獻了黃金般的歲月,在中信,我實現了職業經理人“有尊嚴的工作、有體面的生活、能終身的學習”的夢想。
在即將告別之際,謹錄圣賢之言以表心跡: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依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